產(chan) 品分類
Products相關(guan) 文章
Related articles簡要描述:ZJHP-氣動薄膜調節閥,閥體(ti) 內(nei) 有兩(liang) 個(ge) 閥座,流體(ti) 通過閥芯的上下密封麵流出,不平衡力小,是一種平衡式結構,允許使用壓差較大,適用於(yu) 壓差大,流量大,泄漏量要求不嚴(yan) 格要求的場合,廣泛應用於(yu) 石油、化工 、製藥、冶金、電站、等工業(ye) 部門,控製氣體(ti) 、液體(ti) 、蒸汽等介質
聯係電話:0577-67317379
ZJHP-氣動薄膜調節閥,閥體(ti) 內(nei) 有兩(liang) 個(ge) 閥座,流體(ti) 通過閥芯的上下密封麵流出,不平衡力小,是一種平衡式結構,允許使用壓差較大,適用於(yu) 壓差大,流量大,泄漏量要求不嚴(yan) 格要求的場合,廣泛應用於(yu) 石油、化工 、製藥、冶金、電站、等工業(ye) 部門,控製氣體(ti) 、液體(ti) 、蒸汽等介質
ZJHP-氣動薄膜調節閥概述
調節閥是終控製 元件的廣泛使用的型式。其他的終控製元件包括 計量泵、調節擋板和百葉窗式擋板(一種 蝶閥的變型)、可變斜度的風扇葉片、電流調節裝置以及不同於(yu) 閥門的 電動機定位裝置。盡管調節閥得到廣泛的使用,調節係統中的其它單元大概都沒有像它那樣少的維護工作量。在許多係統中,調節閥經受的工作條件如 溫度、 壓力、腐 蝕和 汙染都要比其它部件更為(wei) 嚴(yan) 重,然而,當它控製工藝流體(ti) 的流動時,它必須令人滿意地運行及少的維修量。
調節閥由 電動執行機構或 氣動執行機構和調節閥兩(liang) 部分組成。調節閥通常分為(wei) 直通單座式調節閥和直通雙座式調節閥兩(liang) 種,後者具有流通能力大、不平衡辦小和操作穩定的特點,所以通常特別適用於(yu) 大流量、高壓降和泄漏少的場合。
2發展曆程
氣動薄膜調節閥簡稱為(wei) 調節閥,由執行機構和調節機構構成。氣動薄膜 調節閥的發展自20世紀初始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曆史,先後產(chan) 生了十個(ge) 大類的調節閥產(chan) 品,自力式閥和 定位器等,調節閥和控製閥的發展曆程如下:
20年代:原始的穩定壓力用的調節閥問世。
30年代:以“V”型缺口的雙座閥和單座閥為(wei) 代表產(chan) 品V型調節球閥問世。
40年代:出現定位器,調節閥新品種進一步產(chan) 生,出現 隔膜閥、角型閥、 蝶閥、 球閥等。
50年代:球閥得到較大的推廣使用,三通閥代替兩(liang) 台單座閥投入係統。
60年代:在國內(nei) 對上述產(chan) 品進行了係列化的改進設計和標準化、規範化後,國內(nei) 才才有了完整係列產(chan) 品。現在我們(men) 還在大量使用的單座閥、雙座閥、角型閥、三通閥、隔膜閥、蝶閥、球閥七種產(chan) 品仍然是六十年代水平的產(chan) 品。這時,國外開始推出了第八種結構調節閥——套筒閥。
70年代:又一種新結構的產(chan) 品—— 偏心旋轉閥問世(第九大類結構的調節閥品種)。這一時期套筒閥在國外被廣泛應用。70年代末,國內(nei) 聯合設計了套筒閥,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套筒閥產(chan) 品係列。
80年代:改革開放期間,中國成功引進了石化裝置和調節閥技術,使套筒閥、偏心旋轉閥得到了推廣使用,尤其是套筒閥,大有取代單、雙座閥之勢,其使用越來越廣。80年代末,調節閥又一重大進展是日本的Cv3000和精小型調節閥,它們(men) 在結構方麵,將單彈簧的氣動薄膜執行機構改為(wei) 多彈簧式薄膜執行機構,閥的結構隻是改進,不是改變。它的突出特點是使調節閥的重量和高度下降30%,流量係數提高30%。
90年代:90年代的調節閥重點是在可靠性、特殊疑難產(chan) 品的攻關(guan) 、改進、提高上。到了90年代末,由華林公司推出了第十種結構的產(chan) 品——全功能超輕型閥。它突出的特點是在可靠性上、功能上和重量上的突破。功能上的突破——具備全功能的產(chan) 品,故此,可由一種產(chan) 品代替眾(zhong) 多功能上不齊全的產(chan) 品,使選型簡化、使用簡化、品種簡化;在重量上的突破——比主導產(chan) 品單座閥、雙座閥、套筒閥輕70~80%,比精小型閥還輕40~50%;可靠性的突破——解決(jue) 了傳(chuan) 統調節閥等各種不可靠性因素,如密封的可靠性、定位的可靠性、動作的可靠性等。該產(chan) 品的問世,使中國的調節閥技術和應用水平達到了九十年代末先進水平;它是對調節閥的重大突破;尤其是電子式全功能超輕型閥,必將成為(wei) 下世紀調節閥的主流。
調節閥結構組成 調節閥通常由電動執行機構或氣動執行機構與(yu) 閥體(ti) 兩(liang) 部分共同組成。直行程主要有直通單座式和直通雙座式兩(liang) 種,後者具有流通能力大、不平衡辦小和操作穩定的特點,所以通常特別適用於(yu) 大流量、高壓降和泄漏少的場合。角行程主要有:V型電動調節球閥、 氣動薄膜切斷閥, 偏心蝶閥等。
調節閥種類 按用途和作用、主要參數、壓力、介質工作溫度、特殊用途(即特殊、閥)、驅動能源、結構等方式進行了分類,其中常用的分類法是按結構將調節閥分為(wei) 九個(ge) 大類,6種為(wei) 直行程,3種為(wei) 角行程。
3類別
按用途和作用
a.兩(liang) 位閥:主要用於(yu) 關(guan) 閉或接通介質;
b.調節閥:主要用於(yu) 調節係統。選閥時,需要確定調節閥的流量特性;
c.分流閥:用於(yu) 分配或混合介質;
d.切斷閥:通常指泄漏率小於(yu) 十萬(wan) 分之一的閥。本類閥門在管道中一般應當水平安裝。
按主要參數
1 按壓力分類
(1)真空閥:工作壓力低於(yu) 標準大氣壓;
(2)低壓閥:公稱壓力PN≤1.6MPa;
(3)中壓閥:PN2.5~6.4MPa;
(4)高壓閥:PNl0.0~80.OMPa,通常為(wei) PN22、PN32;
(5)超高壓閥:PN≥IOOMPa。
2 按介質工作溫度分類
(1)高溫閥:t>450℃;
(2)中溫閥:220℃≤t≤450℃;
(3)常溫閥:-40℃≤t≤220℃;④低溫閥:-200℃≤t≤-40℃。
驅動能源
流通能力Cv值(流量係數)是調節閥選型的主要參數之一,調節閥的流通能力的定義(yi) 為(wei) :當調節閥全開時,閥兩(liang) 端壓差為(wei) 0.1MPa,流體(ti) 密度為(wei) 1g/cm3時,每小時流徑調節閥的流量數,稱為(wei) 流通能力,也稱流量係數,以 Cv表示,單位為(wei) t/h,液體(ti) 的Cv值按下式計算。
根據流通能力Cv值大小查表,就可以確定調節閥的公稱通徑DN。
調節閥流量特性 調節閥的流量特性,是在閥兩(liang) 端壓差保持恒定的條件下,介質流經調節閥的相對流量與(yu) 它的開度之間關(guan) 係。調節閥的流量特性有線性特性,等百分比特性及拋物線特性三種。三種注量特性的意義(yi) 如下:
4特性
等百分比特性
等百分比特性的相對行程和相對流量不成直線關(guan) 係,在行程的每一點上單位行程變化所引起的流量的變化與(yu) 此點的流量成正比,流量變化的百分比是相等的。所以它的優(you) 點是流量小時,流量變化小,流量大時,則流量變化大,也就是在不同開度上,具有相同的調節精度。
線性特性
線性特性的相對行程和相對流量成直線關(guan) 係。單位行程的變化所引起的流量變化是不變的。流量大時,流量相對值變化小,流量小時,則流量相對值變化大。
拋物線特性
流量按行程的二方成比例變化,大體(ti) 具有線性和等百分比特性的中間特性。
從(cong) 上述三種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,就其調節性能上講,以等百分比特性為(wei) 優(you) ,其調節穩定,調節性能好。而拋物線特性又比線性特性的調節性能好,可根據使用場合的要求不同,挑選其中任何一種流量特性。
5部件材料
編輯
PN | 閥體(ti) 、上閥蓋、下閥蓋 | 閥芯、閥杆、閥座 | 墊片 | 填料 |
16 | HT200 | 1Cr18Ni9 | 石棉橡膠板 | 聚四氟乙烯 |
40 | ZG25 | 1Cr18Ni9 | 石棉橡膠板 | 聚四氟乙烯 |
64 | 1Cr18Ni9 | 1Cr18Ni9 | 石棉橡膠板 | 聚四氟乙烯 |
6性能參數
DN/㎜ | PN | 環境溫度/℃ | 固有流量特性 | 氣源大壓力/MPa |
|
|
|
25~300 | 16,40,64 | -30~60 | 直線、等百分比 | 0.25 |
|
|
|
DN /㎜ | 流通能力 | 行程/㎜ | 配用執行器型號 | 灰鑄鐵閥 |
|
|
|
單座 | 雙座 | PN | 工作壓力/MPa | 介質溫度/℃ |
|
|
|
25 | 8 | 10 | 16 | ZMA-2 | 16 | 1.6 | ≤200 |
32 | 12 | 16 |
|
|
|
|
|
40 | 20 | 25 | 25 | ZMA-3 |
|
|
|
50 | 32 | 40 |
|
|
|
|
|
65 | 50 | 63 | 40 | ZMA-4 |
|
|
|
80 | 80 | 100 |
|
|
|
|
|
100 | 120 | 160 |
|
|
|
|
|
125 | 200 | 250 | 60 | ZMA-5 |
|
|
|
150 | 280 | 400 |
|
|
|
|
|
200 | 450 | 630 |
|
|
|
|
|
250 |
| 1000 | 100 | ZMA-6 |
|
|
|
300 |
| 1600 |
|
|
|
|
|
7檢查校驗
氣動薄膜調節閥是工藝生產(chan) 過程自動調節係統中極為(wei) 重要的環節。為(wei) 了確保其安全正常運行,在安裝使用前或檢修後應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校驗。
執行機構檢查
1 薄膜氣室密封性檢查
當調節閥銘牌信號壓力範圍為(wei) 0.2~1kg/cm2 時(本文下同),將0.8kg/cm2壓力的壓縮空氣通 入薄膜氣室,切斷氣源,持續5分鍾,薄膜氣室內(nei) 壓力下降不應超過0.007kg/cm2(5mmHg)。
2 推杆動作與(yu) 行程檢查
① 用0~1kg/cm2範圍的信號壓力輸入薄膜氣室,往複增加和降低信號壓力,推 杆移動應均勻靈活無卡滯跳動現象。
② 調整壓縮彈簧預壓力,使信號壓力為(wei) 0.15kg/cm2時推杆開始 起動(與(yu) 單元組合儀(yi) 表配用時起動信號壓力為(wei) 0.2kg/cm2)。
③ 以0.2~1.0kg/cm2壓 力範圍增加和降低信號壓力,推杆行程應滿足調節閥大行程要求。
組裝時的檢查
1 調節閥組裝前應檢查閥芯、閥座、閥杆有無缺陷。研磨後的閥芯與(yu) 閥座接觸應嚴(yan) 密,閥杆應直正光滑。
2 調節閥與(yu) 執行機構組裝後,向薄膜氣室輸入使調節閥關(guan) 閉的信號壓力,調整閥杆長度使閥芯與(yu) 閥座接觸緊密。對於(yu) 氣關(guan) 閥輸入信號壓力為(wei) 0.95kg/cm2, 與(yu) 單元組合儀(yi) 表配用時為(wei) 1.0 kg/cm2 ;對於(yu) 氣開閥輸入信號壓力為(wei) 零。
調節閥的檢查
1 密封填料函及其他連接處的滲漏檢查
將溫度為(wei) 室溫的水, 以調節閥公稱壓力的1.1倍或大操作壓力的1.5倍的壓力,按打開閥芯的方向通入調節閥的一端,另一端封閉。保持壓力10分鍾,同時閥杆每分鍾作1~3 次往返移動。密封填料函及其他部件連接處不應有滲漏現象。
2 關(guan) 閉時的泄漏檢查
① 注水法泄漏檢查
對於(yu) 雙座調節閥一般可用簡易的注水法檢查泄漏情況。向薄膜氣室輸入信號壓力使調節閥關(guan) 閉(氣關(guan) 閥輸入1.2kg/cm2信號壓力,氣 開閥信號壓力為(wei) 零)。向調節閥進口處注入溫度為(wei) 室溫的水,在不加壓的情況下另一端應無顯著滴漏現象。
② 水壓法泄漏量檢查
對於(yu) 事故切斷用的或要求關(guan) 閉嚴(yan) 密的單座調節閥、角型調節閥、隔膜閥可用此法。
向薄膜氣室輸入信號壓力使調節閥關(guan) 閉。將溫度為(wei) 室溫的水,以10kg/cm2恒定壓力按打開閥芯的方向通入調節閥的一端,用秒表 和量杯在另一端測量其泄漏量不應超過允許值。
泄漏量計算
Q一允許泄漏量(l/min)
C一被測調節閥的流通 能力
P——試驗時的水壓(kg/cm2),通常為(wei) 10kg/cm2
A—允 許泄漏率(%)
③ 氣壓法泄漏檢查
對於(yu) Dg≤3/4"的單座調節閥、角型調節閥,向薄膜氣室輸入信號壓 力使調節閥關(guan) 閉,將壓力為(wei) 4kg/cm2的壓縮空氣,按打開閥芯的方法通入調節閥的一端,切斷氣源,持續3分鍾,壓力下降應小於(yu) 0.15kg/cm2。
校驗
1 始終點偏差校驗
將0.2kg/cm2的信號壓力輸入薄膜氣室,然後增加信號壓力至1.0kg/cm2, 閥杆應走*行程,再降低信號壓力至0.2 kg/cm2。在1.0kg/cm2和0.2kg/cm2處 測量閥杆行程,其始點偏差和終點偏差不應超過允許值。
2 全行程偏差校驗
將0.2 kg/cm2的 信號壓力輸入薄膜氣室,然後增加信號壓力至1.0 kg/cm2,閥杆應走*行程。測量全行程偏差不超過允許值。
3 非線性偏差校驗
將0.2 kg/cm2的信號壓力輸入薄膜氣室,然後以同一方向增加信號壓力至1.0 kg/cm2,使閥杆作全行程移動,再以同一方向降低信號壓力至0.2 kg/cm2,使閥杆反向做全行程 移動。在信號壓力升降過程中逐點記錄每隔0.08 kg/cm2的信號壓力時相對應的閥杆行程值(平時校驗時可取5點)。輸入信號 壓力——閥杆行程的實際關(guan) 係曲線與(yu) 理論直線之間的大非線性偏差不應超過允許值。
4 正反行程變差校驗
校驗方法與(yu) 非線性偏差校驗方法相同,按照正反信號壓力——閥杆行程實際關(guan) 係曲線,在同一信號壓力值時閥杆正反行程值的大偏差不應超過允許值。
5 靈敏限校驗
輸入薄膜氣室信號壓力,在0.3、0.6、0.9 kg/cm2的行程處,增加和降低信號壓 力,測量當閥杆移動0/01mm時信號壓力變化值,其大變化值不應超過允許值。